分享好友 新闻动态首页 频道列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2024-01-05 16:20810

今年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四周年。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重庆明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坚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牵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以重点突破带动总体推进,积累支撑区域发展、整体跃升“加速度”。

2023年以来,重庆大力推进“十项行动”,不断深化与四川的战略协作、工作协调,协同推进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形成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提升了全方位合作水平。

在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多个办事区域都设有“川渝通办”窗口,为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便利。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1、高竹新区税收优惠助力这家企业年产值将增加1/3

1月2日,川渝高竹新区四川渝兴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兴宇新材料)生产车间,忙而有序。

这家企业从重庆江津整体搬迁而来,于2023年正式投产。说起搬迁理由,渝兴宇新材料总经理殷光华算了一笔账:城市维护建设税,市区是7%,县城、城镇是5%,在新区统一为5%。

“政策从优、税负从轻,这是吸引公司从江津区整体迁移到川渝高竹新区的关键因素。”殷光华说,根据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对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一体化要求,按照“缴费就低、政策从优”的税费政策,2023年来,在新区各项税费政策的叠加下,渝兴宇新材料累计获得税收优惠近200万元。

节省下来的“真金白银”,成为公司扩大生产的关键助力。目前,渝兴宇新材料生产线增加了两条,还预留了两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增加1/3,达到1.2亿元。公司已在新区购买了35亩地作为二期厂房用地,主攻新产品的研发生产。

川渝高竹新区积极探索跨省域税费征管“一体化”改革创新,只是川渝加速推动市场一体化的缩影。

2023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增一份藏品——重庆高新区首张成渝两地互办互发的营业执照(副本)实物。

执照持有人李女士所在公司的首个异地分公司在2020年6月10日落户成都高新区。回想起当年从提交材料到领取执照的时长,她比出两根手指:“只要2个小时。”

事实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执照的标志性意义。它代表着成渝两地高新区市场监管一体化正式开启,在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共优一流营商环境、共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等方面,成都与重庆迈出了重要一步。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2023年,川渝加速推动市场一体化的步伐铿锵有力。

当前,成渝两地正加紧完成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协同立法、持续完善“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知识产权跨区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加快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川渝毗邻地区等区域先行先试,一体化发展见到新气象。

2、2023年川渝248个共建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20.1%

去年12月27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庆渝北换流站项目首次完成混凝土基础浇筑,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在今年7月1日分区域进行电气安装。

渝北±800千伏换流站是重庆占地面积最大、建设工程量最大、总投资最高的电网旗舰型站点,投用后接入电量将超过目前全市用电量的1/4。该项目迎来重大建设节点,意味着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工程的“疆电入渝”,正加速从规划蓝图变成现实。

2023年12月27日,位于渝北区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现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大项目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2023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协同强化服务保障,加强项目跟踪调度,像渝北±800千伏换流站这样的重大项目,频频上马。

例如,去年11月24日,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款标准电芯,在宜宾三江新区时代长安宜宾工厂正式下线。这标志着由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合资打造的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正式投产。

此次投产的动力电池项目,占地1000余亩,年产能最高30吉瓦时,采用行业新一代超级拉线技术,能够实现超高柔性、快速换型,通过技术进阶使产品竞争力大幅领先。

更特别的是,工厂自动化率达95%以上,从投料到成品产出的全周期内,可实现1秒钟产出一个电芯、2分半钟产出一个电池包,每天下线的电池可装备2500辆新能源汽车。

又如,重庆东站枢纽站房及CTC主体、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中心工程主体、中瑞(重庆)合作园主体工程目前都已经完工,江津区年产8吉瓦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南川国家级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化利用基地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川渝248个共建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138.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0.1%,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乘势跃升。

3、重庆首个大科学装置开建到科研楼主体封顶仅用6个月

去年12月27日,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曾家镇的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作为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科学重器”,超瞬态实验装置是全球首次提出两种探针相互耦合的大科学装置,将重点解决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开展高温燃烧机理、极紫外光刻等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融通创新。

超瞬态实验装置总体规划设计效果图。重庆大学供图 

作为落地重庆的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30亿元,从正式开建到1号科学研究楼主体封顶,仅用了6个月时间。该项目跑出的“加速度”,只是川渝卡位科技创新赛道的惊鸿一瞥。2023年,瞄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川渝两省市科技创新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

比如,去年5月,西部科学城(重庆)金凤实验室首次集中发布7项科技创新成果,涵盖免疫病理基础研究、数字病理设备等多个方面,多项成果为世界首次发现或全国首创。

同年2月,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助力重庆打造“世界小行星研究之都”,促进重庆大数据、卫星互联网等高端产业的发展。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去年以来,伴随着科创资源的加速汇集,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矩阵正加速成型——

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聚。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千眼天珠”正式建成,跨尺度矢量光场、准环对称仿星器、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等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启动建设。

科创空间布局更趋协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运,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深入推进,两省市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组。

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两省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5万家,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6项,发布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成功研制并实现应用。

4、频推区域合作创新举措 川渝打造多个“全国第一”

去年10月12日,在果园港鱼嘴站,重庆卓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贸易二部部长张熙为950吨进口矿产申报税务时惊喜地发现,由于这些进口矿产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重庆港海关在核算货物完税价格时,将这段线路的8.74万元运费进行了剔除。

“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首次在全国落地。”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称。

去年,为了深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协同开放、协同创新,川渝两省市联动推进贸易投资、物流枢纽、产业发展、开放平台、营商环境5大领域协同改革开放,合力打造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诸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多式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这样的创新举措,在川渝自贸试验区正不断涌现。

2023年6月9日拍摄的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当年6月12日,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特别是去年5月,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集中发布“‘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监管创新、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川渝自贸试验区司法协同合作创新等8大创新案例。

以“‘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监管创新为例,它是全国首例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协同创新成果,依托“共享盾”技术,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跨关区通办。川渝两地已设置37个受理点,服务企业7000余家,累计办理业务逾万次,办理时长压缩2/3。

依托改革创新持续突破,过去一年,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

例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项目预计今年底投用,中缅新通道(曼德勒—成都)公铁联运班列成功开行,中欧班列(成渝)前三季度开行4248列、增长3.51%,运输线路近50条、覆盖欧亚超100个城市节点。

又如,“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加快建设,智博会、西洽会、西博会、科博会等国际大型会展成功举办。

再如,深化拓展“关银一KEY通”跨关区、跨窗口、跨领域“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国首个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成渝两地已设置受理点40个,异地办理电子口岸相关业务时间压缩2/3以上。

5、渝西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约占重庆 “半壁江山”

去年12月22日,一架双尾蝎大型无人机在永川大安通用机场起飞。该产品由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全球首款大型双发、模块化、多用途、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同一天,腾盾科创与永川区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在永川投资建设大型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

永川大型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平地而起,并非个案。去年以来,渝西8区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重点、持续突破,助推特色产业升级再上层楼,加快壮大成渝主轴、挺起中部脊梁。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璧山聚焦动力电池、电驱、底盘、电转向、电制动、智能网联等6大方向,目前已聚集比亚迪、中国中车、中国长安、青山工业等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115家,去年1—11月实现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产值545.4亿元。

2023年12月7日,璧山区重庆中车恒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在组装车厢。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永川紧盯已落地的百度自动驾驶和长城汽车两大龙头企业,目前已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上企业48家,去年全年产值有望突破560亿元。同时,该区还引进京东、酷哇、九识、白犀牛等10多个自动驾驶项目,落地自动驾驶末端配送、环卫清扫等多种业态。

潼南瞄准汽车后市场,集聚了重庆贝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棱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君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车后市场企业。

江津围绕汽摩零部件产业,去年以来共引进巨湾技研、瑞标集团等企业的20多个项目。其中,巨湾技研XFC极速充电电池重庆基地项目总投资逾7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逾135亿元。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渝西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超1000亿元,约占重庆“半壁江山”,同比增长12%,高于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

目前,渝西地区正强化财税政策、要素保障,鼓励引导清洁能源、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中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发展带动力和能级提升力,与四川携手共建高水平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6、川渝携手“治水” 让饱受污染的琼江焕发新光彩

“以前,琼江可以说是四川、重庆两不管的地带,河水又脏又臭,我们都不敢往这边走。水面上漂满了水葫芦和水草,看不到一点点河面,生态环境状况堪忧。”去年12月末的一天,潼南区崇龛镇村民王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琼江。

琼江是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四川乐至县龙门乡黄林树村,在铜梁区安居镇黑龙咀汇入涪江。其中,四川干流长141千米,重庆干流长102千米。

琼江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4月29日。

当天,四川省河长制办公室与重庆市河长办公室在潼南区举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双方决定共同纵深推进生态补偿,探索在琼江、濑溪河等流域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联合编制实施琼江流域示范河湖创建方案,打造全国河流联合治理典型样板。

2022年以来,川渝联动上下游,发现整改问题52个,召开区域联席会议5次,开展执法检查40余次,协同处置跨界水事纠纷11起。

2023年,重获新生的琼江焕发光彩,河水清澈、河面宽广,乘船于琼江之上,观赏河畔的油菜花与坐落其间的村落,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琼江的华丽蝶变只是川渝携手“治水”的冰山一角。

2023年2月21日,潼南区崇龛镇,川渝联合河长办的工作人员正在巡查琼江。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去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共建长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75项,联合印发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推动共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

同时,两省市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加强川渝交界水域巡护监管和上下游、左右岸协作联动,持续深化琼江、涪江、南溪河、铜钵河、大清流河等流域水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如今,重庆238个水站、四川331个水站实现水质数据共享,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原标题:合作机制不断优化 产业协作持续深入 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璧山:砍掉红橘种沃柑 福禄镇果农走上振兴路
2月19日,璧山区福禄镇斑竹村橘文化主题公园里,数十辆小汽车将生态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橘园里不时飘出游客采摘果实的欢声笑语。“我记得这里曾是有名的万亩‘红橘之乡’,为何漫山遍野的红橘,变成了现在的沃柑?”来自巴南区的游客周敏颇为诧异,向正在橘园里招呼游客的村民陈照伟打探。陈照伟不紧不慢地回答:“哪个品种

0评论2024-01-1214

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在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多个办事区域都设有“川渝通办”窗口,为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便利。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2023年12月27日,位于渝北区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现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超瞬态实验装置总体规划设计效果图。(重庆大学供图)  2023年6月9日拍摄的陆海

0评论2024-01-0568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召开
近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四川绵阳召开。会议审议了《省市领导联系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方案》《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年版》,听取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2023年,川渝两省市把“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推动成渝地

0评论2024-01-0570

智能家居不应只炫技 平台化是未来
近日,一哥们的新房子装修入伙,邀请我作客。他平时喜好科技产品,自然少不了和我介绍他在装修时的得意之作。他家位于北京城南,为了追求空气质量,他特意选装了家庭新风系统,还配有先进的自动滤水器和厨房垃圾处理机,当然,他还不忘给我展示智能手机操控下的智能家庭。“你的手机都能遥控哪些东西?”我问。“当然了,我

0评论2023-11-29742

巴中市南江县供销社:强化“三举措”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入户核查工作
为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户不再返贫,南江县供销社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强化“三举措”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入户核查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此轮入户核查时间紧、任务重,为快速高效推进该项工作,确保数据准确信息完整,县社领导第一时间同挂联村第一书记了解情况,组织谋划。根据村社距

0评论2023-03-224

乐山市供销社务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农村帮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乐山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农村帮扶工作中积极贡献供销力量。一是组建队伍有“速度”。“百日攻坚”农村帮扶工作开展伊始,市社按照工作总体要求,迅速抽调精干业务力量组成2个农村帮扶工作组,由2名县级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市中区、井研

0评论2023-03-224

南充市蓬安县供销社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工作
近期,蓬安县供销社帮扶干部深入罗家镇凤凰山村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工作。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宣讲,让老百姓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教育引导脱贫户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为生产发展注入奋进力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常职干部和脱贫户共同打扫院坝、堂屋、灶屋等,圈养家禽,摆顺桌椅板

0评论2023-03-223

绵阳市盐亭县供销社“爱心保单”守护责任、 供销助力脱贫攻坚
近日,盐亭县供销社为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帮助帮扶责任村的贫困户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帮扶联系的云溪镇三清村48户,89人贫困群众购买了“惠绵保”,筑牢贫困户因病返贫的“风险墙”。“惠绵保”是绵阳首款城市定制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它产品方案设计亲民惠民,不受年龄、职业、既往症的限制,均可投保

0评论2023-03-224

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上 南充市营山县供销社积极开展春节帮扶慰问活动
年关将近,为了让结对帮扶脱贫群众能过上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近日,营山县供销社召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村——黄渡镇十龙村开展了春节帮扶慰问活动。一是宣讲党的富民政策,给群众信心。在村委会驻地,营山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许华代表供销社向十龙村全体社员致以了新春祝福和节日问候,并向社员群众宣讲了乡村振兴政策和

0评论2023-03-223

广安市邻水县供销社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新春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近日,县供销社组织召开干部职工会,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新春行动”,鼓励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在置办年货、采购日常用品时优先采购脱贫村农副产品及“供销”系列品牌产品,积极参与消费帮扶。二是精准施策,定点帮扶。在开展慰问老干部、困难职工等节日慰

0评论2023-03-223